close

 

 

看完這本書,我覺得比起台灣所翻譯的書名《異鄉人》,對岸內地所翻譯的《局外人》其實更為貼切。

 

裡面的主角是一位看似很普通平凡的人,因為沒有能力所以將母親送到養老院,因為在那裡只要付錢就會有人幫忙照料母親,和母親聊天說話打發時間,比起自己來照顧什麼更為周到,他是這麼想的。整本書的引爆點其實在書的開頭就已經埋下了──他母親的死亡。

 

一切事件的起點。

 

養老院打了通電話告知,要他盡快趕過來辦理喪事,他去了,他確實盡其所能地趕過去了,和上司在最快的時間請了假,一路奔波到達養老院處理母親的後事,一切的行為舉止都和其他人無異;他做了,喪禮的一切既定的儀式流程都做了,唯有一項,他沒有哭。

 

全程中,他始終沒有為母親的離去流下一滴眼淚,即是該做的事情他都做了。

 

別人問主角說是否愛著自己的母親,他說愛。他想,自己「應該」是很愛很愛的,就如世界上每個人都愛著自己的親人一樣,自己「應該」也是這樣,沒有什麼好不同的。

 

或許很多人看完會覺得主角是一個可憐之人,不懂生存的意義,實在可悲。可是、老實說,我完全不知道該不該可憐悲憫主角,或說該用什麼樣子的態度去面對......會如此不知所措,正是因為、主角是一個對於世上任何事無動於衷的人,所以就算替他感到難過悲哀,也是無濟於事,他並不如此認為。

 

那麼幫他建立、被他引起的情緒,不就等於了空談?

 

 

他懂這個世界,也不懂這個世界。

他知道,只要遵循這世界的常理規則,生活就會輕鬆許多,即使一切的動作都是如此盲目。

 

他善於交際,也不擅於交際。

他能輕易地用他人想知道的答案去回答,獲取想得到、或是不算太討厭的反應,就算心裡不如此認為。

 

 

比起認為主角是一個冷血可悲、罪大惡極的人,我更覺得主角是一個孤單的人,單純只是一個孤單的人。

 

 

他懂這個世界,這個世界卻不懂他。

他能輕易地安撫他人的傷痛,卻沒有一個人能輔平他的無奈。

 

到底是他容不下這個世界,還是這個世界容不下他?

 

 

主角活在世上存在的意義受到了外界的懷疑,無法坦然傾訴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,要不、就是要接受被指責的命運,因為無人可與之共鳴──他便是錯誤的。

 

明明生活在人與人交織的城市裡,卻只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一名同為人類的局外人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